20世纪中期,传感器技术得以兴起。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当时的传感器技术还停留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同期的计算机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相比,尤为显得落后。即便是有个别较为先进的传感器研究成果也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实际运用并不多。
人们普遍将传感器定义为是一种检测装置。这种检测装置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感知被测量的信息,并在感受到这些信息后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信号亦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需求。事实上,早期的传感器是依托国外工业化浪潮的推进而诞生的。起初发明的传感器也多用于国家级的科技研发项目和军事科技、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国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发展至今,传感器技术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结构型传感器,例如应变式位移计;二是物性性传感器,以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为代表;三是智能型传感器,例如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的ST-3000型智能压力传感器,设备本身带有微处理器,具有检测和信息处理的功能;四是分子型传感器,以电磁现象为理论基础制成。
目前市场比较通用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其中,光电传感器主要以光作为测量的介质,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产品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优势。光电传感器技术现已广泛运用到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检测技术以及车辆工程等;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指用生物活性材料作为感受器,通过其生化效应来检测。生物传感器主要由分子识别部分和转换部分构成,前者用于识别被测物质,后者则通过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诱发电化学过程,最终将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转换为电信号,形成生物传感器。
现如今,我国的传感器产业已经进入从传统型到新型传感器转变的关键阶段。据悉,近年来,我国的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480亿元,到2017年这短短6年时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值1300亿元,同比增长15.45%。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传感器行业的代表性优秀企业;二是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例,帮助企业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生产模式,用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相关部门应积极组建相应科研机构,加快培养传感器领域专业性人才等。
传感器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稳步推进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技术仍有值得进步的空间。未来,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否会保持明朗,还需要各个企业抓住机遇,利益创新,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来刺激我国传感器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