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物业服务(高校)企业联盟第三届轮值主席(拟任)、苏宁银河物业总经理许德军
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走到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风口。在行业整体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亦由幕后走向台前,并在社会化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领导下,中国物业服务(高校)企业联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通过指导、对标、学习及交流活动,推动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迎来广阔前景的同时,亦充满了挑战,复杂性和专业性问题交互出现,如何协同高校营造美丽校园、特色校园、智慧校园,成为高校物业服务企业深思的共同课题。同时,在多年的探索中,高校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呈现出了独具高校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复合管理,殊途同归
高校本身业态便较为复杂,其中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校医院、体育场馆、活动中心、实训楼、信息楼等,学校各栋楼宇功能差异性大,物业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差异化管理的同时,在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重点等方面需各有侧重。例如,在宿舍区域管理方面,需围绕住宿场景服务的体验,以住宿文化建设及信息化建设为两翼,通过客服队伍建设、岗位技能培训、安全管控等内容,提升宿管员的服务水平,与学生“打”成一片,将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怀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实现服务质量提升,让学生远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在行政楼管理方面,物业服务更多的是围绕办公区域的客服前台一站式服务、标识标牌明确导引、服务形象礼仪规范及APP二维码智能巡检等方面做服务提升,营造便捷、智能、安全的服务场景。
全年节点,服务贯穿
在落实物业基础服务的同时,结合校园服务人群需求及环境特点,对学校年度重要节点的工作进行规划。如苏宁银河物业结合学校工作开展的节点性活动,寒假学校的场地租赁业务、春节后的开学季保障、9月迎新保障、12月考研配套服务等,并融合苏宁集团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苏宁金融消费贷、勤工俭学、119消防演练等专题内容,让高校师生充分感受到物业服务的“专业”和“温度”。
借力科技,降本提效
在院校规模不断扩增的同时,新科技革命浪潮奔腾而至,考验着高校物业服务的人员成本控制、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高校物业服务企业除了需要一双温暖的“服务之手”,还必须要有一颗智慧的“科技心”。在苏宁金融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苏宁银河物业依托苏宁集团实力雄厚的IT研发团队,近两年来构建完善了“苏宁・物业开放平台+悦居会APP业主端+物管端”智慧三端管理系统,通过基础数据运营管理、APP内容运营管理、增值服务运营管理、智慧硬件互联、费用管理、会员管理、各应用数据报表管理等功能,降本提效,实现多业态物业现场服务的“品质”与“绩效”综合管理。通过校园刚需服务、办公、生活、消费四大功能应用,提供设备巡查、报修随手拍、投诉建议、会议室预约、智慧门禁、物业商城、二手优品等栏目,让物业服务透明化,实现满意度、完成率、及时率实时监控,提高物业现场运行效率。同时,搭建被服务方与服务方的沟通平台,降低了师生的生活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校园生活。
校园后勤化改革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校园物业服务企业有责任也有必要大力开展助学、勤工俭学、文化共治、党建结对、社会讲堂、公益活动、实习、创业扶持等服务专项。围绕“服务育人”理念,打造“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高校特色大学生生活服务支持体系,贯穿于整个大学周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向上成长,并在正式步入社会前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中,高校物业服务企业需全力以赴,与学校同成长,齐心协力不断创新,求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来源:《城市开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