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我觉得“教育孩子应该趁早”才最好。于是在育儿上,我一直坚持教育孩子从教育孩子的妈妈开始。怎么样?早不早?
前不久,我和学员准妈妈同团去旅游。车上一个小女孩极为活跃,爸爸、妈妈一会儿一个警告,一会儿一个训斥,可这个“热血”女童就是不肯又半点的“安静”。
于是我偷偷示意我的学员准妈妈们,就拿这个调皮的女孩“练练手”。
“小姑娘,你几岁了?”周敏温柔的扭头问女孩。
“干嘛?”女孩很警惕和很强硬。
周敏说“不干嘛,我是给小孩讲故事的老师,寻思问问你几岁了,能不能适合听我讲的故事”
“适合啊,我最喜欢听故事啦”,女孩很兴奋,但依旧是那副大嗓门惹得满车人频频皱起眉头。
眼看小女孩有了兴致,周敏偷偷瞥我一眼乐起来“那你得保证,听我的故事全程安静,有问题要举手,而且声音要小一点,我讲的可是叶罗丽哦!”为了达成一致,她抛出了近期女孩普通喜欢的故事。
女孩满口答应。故事是周敏随机改变的,不但有效的制止了孩子的跑跳打闹,同时也在故事里贯穿了一些礼仪方面的道理。坐在我身边的女孩妈妈小声对我说“哎,你看看,人家这个女孩多有办法”我窃笑,对于教育的培训,她从有了 备孕计划开始,就一直在学习了。
其实,与其说再教准妈妈如果教育孩子,不如说传授准宝妈们一种智慧,一种迂回教育孩子的大智慧,有了这个技巧榜身,即便是遇到在哪难搞定的孩子,妈妈们也不用着急上火,也不用拍桌子瞪眼了。故事里的教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千零一夜了。当一个疯狂的国王滥杀无辜,众臣民都 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丞相的大女儿来帮助解围了,她手无寸铁,却用故事征服了国王原本冰冷、残暴的心。
看来故事同时可以教育 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大人亦如此,又何况孩子们呢?他们想象力丰富,通常会把自己和故事链接在一起,于是一个小故事,就可以成为他们路径的“小车站”“小城市”。
他们会把这一切“所看”“所闻”,当成一种“感同身受”而产生共鸣和认同。既然,故事这么好,那要怎么才能掌握大量的故事呢?除了多看书,还要有应变的能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对已知的故事进行改编,讲给孩子听,让他能够与自己的行为加以联系。
你瞧,就这一个小技巧,还要你完全掌握了,以后教育孩子省心省力,成就孩子“光明”的未来也是分分秒秒的事儿。来源:爱森尔育儿